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3篇
  免费   1863篇
  国内免费   1145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3321篇
地质学   4270篇
海洋学   20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04篇
自然地理   29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China Geology》2021,4(1):77-94
The Chayu area is located at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is region was considered to be in the southeastward extension of the Lhasa Block, bounded by Nujiang suture zone in the north and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in the south. The Demala Group complex, a set of high-grade metamorphic gneisse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Chayu area, is known as th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asement of the Lhasa Block in the area. According to field-based investigations and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the Demala Group complex is considered to mainly consist of banded biotite plagiogneisses, biotite quartzofeldspathic gneiss, granitic gneiss, amphibolite, mica schist, and quartz schist, with many leucogranite veins. The zircon U-Pb ages of two granitic gneiss samples are 205 ± 1 Ma and 218 ± 1 Ma, respectively, representing the ages of their protoliths. The zircons from two biotite plagiogneisses samples show core-rim structures. The U-Pb ages of the cores are mainly 644 –446 Ma, 1213 –865 Ma, and 1780 –1400 Ma, reflecting the ag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tic zircons during sedim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rocks. The U-Pb ages of the rims are from 203 ± 2 Ma to 190 ± 1 Ma, which represent the age of metamorphism. The zircon U-Pb ages of one sample taken from the leucogranite veins that cut through granitic gneiss foliation range from 24 Ma to 22 Ma, interpreted as the age of the anatexis in the Demala Group complex. Biotite and muscovite separate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granitic gneiss, banded gneiss, and leucogranite veins for 40Ar/39Ar dating. The plateau ages of three muscovite samples are 16.56 ± 0.21 Ma, 16.90 ± 0.21 Ma, and 23.40 ± 0.31 Ma, and the plateau ages of four biotite samples are 16.70 ± 0.24 Ma, 16.14 ± 0.19 Ma, 15.88 ± 0.20 Ma, and 14.39 ± 0.20 Ma. The mica Ar-Ar ages can reveal the exhumation and cooling history of the Demala Group complex. Combined with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Demala Group complex, the authors refer that the Demala Group complex should be a set of metamorphic complex. The complex includes not only Precambrian basement metamorphic rock series, but also Paleozoic sedimentary rock and Mesozoic granitic rock. Based on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at two stages of the 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 can be revealed in the Demala Group complex since the Mesozoic, namely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203 –190 Ma) and Oligocene –Miocene (24 –14 Ma). The early stage of metamorphism (ranging from 203 –190 Ma) was related to the Late Triassic tectono-magmatism in the area. The anatexis and uplifting-exhumation of the later stage (24 –14 Ma) were related to the shearing of the Jiali strike-slip fault zone. The Miocene structures are response to the large-scale southeastward escape of crustal materials and block rotation in Southeast Tibet after India-Eurasia collision.©2021 China Geology Editorial Office.  相似文献   
52.
岩石磁学能揭示岩石的磁性矿物组合,通过断裂岩不同的磁性矿物组合可揭示地震过程中磁性矿物变化、地震摩擦温度及地震滑移机制等基础地震地质问题。2008年Mw 7.9级汶川地震使两条断裂带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包括映秀-北川和灌县-安县断裂地表破裂带,破裂带上地震断裂岩为岩石磁学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以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上两个探槽内断裂岩为对象,包括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上的八角庙探槽和灌县-安县地表破裂带上的九龙探槽,结合目前已发表的地表及WFSD-1孔的研究成果,从岩石磁学角度探讨汶川地震断裂带经历的地震滑移机制:1综合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上八角庙探槽和其它位置的断裂岩岩石磁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地震断裂带附近断层泥的高磁化率源于新生的亚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等,故映秀-北川地震断裂曾经历高温快速热增压地震滑移机制;2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上九龙探槽内断层泥略低的平均磁化率源于其铁的硫化物含量比断层角砾及侏罗纪砂岩多,铁的硫化物可能源于地震过程或断裂岩抬升到地表后的地表作用,如果断层泥中铁的硫化物多含量源于地震过程,则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曾经历低温慢速机械润滑地震滑移机制;3两条断裂经历的不同地震滑移机制可能受控于断裂深部结构,如断层产状,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的陡倾角易产生高温快速地震滑移,而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的缓倾角更易产生低温慢速地震滑移。  相似文献   
53.
陈鹏  施炜 《地质论评》2015,61(3):536-546
古构造应力场恢复是重建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断层作为地壳浅表发育的脆性变形构造,为恢复古构造应力场提供了重要地质条件。关于利用断层滑动矢量反演古构造应力场,前人进行了长期探索。目前其相关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实际应用均取得重要进展。在断层滑动矢量反演古构造应力场的理论方面,改进的安德森模式描述了在发育先存薄弱带的情况下断层形成与演化的规律,克服了安德森模式只适用于均匀变形域的理论局限性;在研究方法方面,突破了在沉积盆地内部变形相对单一的限制,在造山带前陆或者叠加褶皱区等复杂变形区有效地开展了相关研究,并通过断层相关褶皱与同褶皱变形的滑动矢量分析,厘定出同造山作用的古构造应力场。这一方法在大巴山造山带强变形区得到了有效应用,为探讨其构造演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殷马断裂带在桐柏山—大别山造山带中的地质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店—马垅断裂带是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一条重要的韧性断裂带,是桐柏—大别造山带内部发育的一条明显的岩地层单元界线,同时也是华北和扬子两大板碰撞挤压的产物。它与桐柏—大别造山带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对殷店—马垅断裂带东西段野外岩性剖面对比分析、显微构造对比、有限应变测量对比分析、应力场分析等,发现尽管东、西段构造特征略有差异,但是殷店—马垅断裂整体是具有右旋运动性质的剪切带,殷店—马垅断裂带的形成对华北与扬子碰撞所产生的应力具有消减转移效应,它本身是一个塑性剪切最强的断裂带,它反映了造山带内部不同岩性的块体之间右旋流变的运动学模式,同时也可能充当着桐柏—大别山核部岩块相对扬子板块向东运动的的"润滑带"。  相似文献   
55.
大同盆地形成机制的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敏  董树文  施炜  周涛发  陈龙  陈兴强 《地质论评》2015,61(6):1235-1247
大同盆地为位于华北地块中部的新生代断陷盆地,自中新世晚期以来经历了持续的强烈伸展作用。基于边界断裂滑动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结合对本区新生界沉积地层与玄武岩资料的总结归纳以及对区域动力学背景的讨论,本文提出了大同盆地的形成机制:自10~8 Ma以来,鄂尔多斯地块东北缘形成NW向伸展的构造应力场,其中σ1垂直,σ2、σ3水平,σ2的方位角为60°,σ3方位角为150°,此构造应力场控制边界断裂的运动,形成NE向大同断陷盆地。盆地的形成对应岩石圈减薄深部过程,可能受到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太平洋——欧亚板块碰撞板缘动力作用的影响。本文将岩石圈浅部构造应力场与深部地幔活动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大同盆地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控制大同盆地形成的正断型构造应力场不同于华北区域性走滑型构造应力场;首次测得了与地幔活动相关的大同火山群大峪口玄武岩K-Ar年龄为0.68±0.13Ma;大同盆地具有板内狭窄型裂谷的构造特征。本文为建立鄂尔多斯地块东缘山西地堑系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6.
胶东西北部龙口莱州断裂带南段的朱宋朱桥段,俗称焦家断裂带,是胶东西北部三大控矿构造之一,相继勘查评价了焦家、新城、河西、河东、东季、马塘、望儿山、寺庄等一系列特大型、大型以及中小型金矿床,资源潜力巨大。由于焦家断裂带南段(寺庄以南)被第四系覆盖而去向不明,因此目前对焦家断裂带南延的位置争议较大。根据近年来在该区开展的一系列综合物探研究工作,初步建立了焦家主干断裂带南部覆盖区的断裂构造格架,认为其中F8(徐村院沟北王)断裂为焦家断裂的南延段,并对南部覆盖区的成矿前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东营凹陷八面河北部斜坡带的断裂特征、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明确了该区的断裂展布特点和断层活动性,弄清了北部斜坡带的演化规律,同时分析该区的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中生代以后,八面河地区存在2种独立的构造变形系统:一是板块边缘相互作用力;二是到后期由于板块的持续俯冲,地幔底辟作用在岩石圈底面产生的牵引力。八面河北部地区在这2种构造力的综合作用下,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58.
招(远)平(度)断裂为胶东西北部三大控矿断裂之一。招平断裂北段玲珑金矿田范围内,向北分为NNE向九曲蒋家和NEE向破头青断裂,该文以它们的交会部位至2条断裂带在玲珑金矿田的结束部位及其所控金矿脉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招平断裂北段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分析了招平断裂北段的形成和控矿机制,提出了破头青断裂不是控矿断裂的新认识,总结了该区金矿的赋存规律,预测成矿有利部位,提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9.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36秒,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S 6.4地震。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021年5月18日至8月22日的震相报告,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漾濞MS 6.4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序列呈NW向优势分布,破裂长约20 km,宽约7 km,对重新定位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水平方向定位误差约为0.8 km,垂直方向定位误差约为1.0 km,定位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依据震中分布的走向将序列划分为NW向的主断层与NNW向的分支断层,主断层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段现象,分支断层呈雁列状分布。根据小震丛集性发生在大震断层面及其附近的原则,利用重新定位后的小震震源位置反演得到漾濞MS 6.4序列主断层走向约320°,倾角约89°,深度范围3~13 km。根据拟合得到的断层在地表的投影位置,推测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维西-乔后断裂西侧的草坪断裂。基于断层滑动量分布识别出3个凹凸体,结合序列时空演化特征,分析了漾濞MS 6.4地震序列的破裂过程,结果显示断层中段的凹凸体发生初始破裂...  相似文献   
60.
大量震例表明通常情况下地震的微、宏观震中有很大的偏离,如何在震后快速正确估计微、宏观震中偏离的程度,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以新疆地区为例,详细研究了新疆地区M s≥6.5级的历史地震微、宏观震中偏离与发震构造的空间分布关系。新疆地区主要的发震断层类型包括逆断层、逆冲走滑断层及走滑断层3种。针对不同的发震断层类型初步提出了根据发震构造快速估计6.5级以上强震微、宏观震中偏离的模型和方法。微、宏观震中偏离的理想方向取决于破裂的性质(如单侧破裂、双侧破裂),很难确定理想宏观震中在发震断层的确切位置,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是地震微、宏观震中的偏离方向与新疆整体构造应力方向具有一致性,宏观震中位置一般位于发震断层上或其附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认为宏观震中就在断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